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资讯 > 正文

老板卷款失联!公司人去楼空!跑路成家居行业新常态?

作者:admin日期:2023-11-20 03:52:51浏览:94 分类:资讯

  从2018年开始,整个家居行业被倒闭、破产和跑路的负面新闻笼罩,“老赖企业”遍布,经销商跑路也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整个市场一片乌烟瘴气。

  “一号家居网”多家门店突然关门

  2018年5月,“一号家居网”的多家门店突然关门。据客户和供应商不完全统计,已缴纳的装修款和拖欠的货款、施工款等金额或达上千万元。同一时期,无锡、合肥等全国各地“一号家居网”门店陆续出现疑似跑路、关门等状况。

  华帝京津经销商一度失联

  2018年6月29日,广东省中山市第二人民法院发布公告,裁定查封北京天津华帝燃具股份有限公司。此前,华帝京津公司总经理王伟因负债上亿元,到期无力偿还而失踪。

  欧派衣柜品牌包头地区代理商跑路

老板卷款失联!公司人去楼空!跑路成家居行业新常态?

  2019年7月31日,欧派衣柜高端全屋定制品牌包头地区代理商庄伟跑路,导致300多名消费者在支付了全款后没有收到衣柜。

  家居行业内的“跑路”案例不胜枚举,这应当引起所有品牌方的重视和反思。部分品牌方认为,经销商和品牌直营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体系,经销商出现问题跟品牌方无关。但发生问题后,消费者往往只认准品牌,本能地将问题归咎于品牌本身。因此经销商如果跑路,对品牌方造成的负面损害是不可小视的。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家居行业“跑路现象”频发呢?

  1。家居行业门槛过低

  美家量房联合创始人王少华表示,家居行业淘汰率高是因为家居企业的基数庞大,准入门槛极低。两三个人甚至一个人办理工商执照就能成立公司,加上部门监管比较松,有很多人不需要正规的牌照。

  另外,部分品牌方一味追求业绩的量增利涨,对经销商的评估不够精准,导致很多经济实力不强、管理模式落后的经销商纷纷涌入家居市场。在这种大环境下,一旦行业发生波动,这些实力不够的经销商就会落得退场结局。

  2。经销商遭受多重冲击

  用工成本不断上升

  近年来,最低工资标准和社保基数都在不断上调。到2015年,中国的人工成本已远超东南亚、印度等竞争对手,甚至已经逼近美国。

  产能过剩,内需萎缩

  房价的持续走高在不断压低人们的可支配收入,越来越多的人无钱消费,家居市场需求无法进一步扩大。很多品牌方却还在一味扩张产能,产能>需求的结果就是行内竞争压力变大,企业兼并破产成常态。

  互联网电商正在崛起

  随着互联网电商的不断崛起,家居行业价格走向透明,渠道逐渐碎片化,客流被分散。经销商的获客成本越来越高,利润空间被一再压缩,直接导致无利可图甚至赔本。

  3。经销商资金链压力大

  资金链,是很多经销商无法绕过的话题。如果经销商没有获得足够的客流量和销售额,或者没有及时收到货款,都会出现资金链紧张的情况。

  广州一位经销商表示,一个实际使用面积150㎡的店铺,一个月的租金约5万,人工约3万。这位经销商经营了5家店铺,也就是说保本需要8万x5=40万的销售额,更不用说淡季的亏损了。因此,经销商们如果没有足够的备用资金,一旦遇到淡季或是被拖欠款项,就会面临经营惨淡甚至关门的境地。

  比经营惨淡更糟糕的是,资金链紧张时,部分经销商会直接向品牌方贷。反过来,部分品牌方资金链紧张时,也会向经销商借贷。这其中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利益纠葛和借贷关系,一旦出现问题,后果会非常严重,双方出现经济纠纷的情况屡见不鲜。

  在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经销商的生存压力愈来愈大,难以存活近乎成为公开的秘密,“跑路现象”成为家常便饭。那么品牌方应如何采取行动,才能引导经销商持续健康发展,从而实现双方的合作共赢呢?

  第一,招商“求质不求量”

  品牌方应提高品牌准入门槛和加盟商准入条件,争取招到优质经销商,并在签约时收取一定的保证金。当品牌准入门槛变高,一些实力较弱的经销商就进不来。即便到时出了问题,品牌方手里也有一笔保证金来解决问题。

  8月6日,百思佳在嘉兴举行新商品鉴会。在这次招商会上,百思佳提高了品牌准入门槛,同时发布新商招商政策标准,装修补贴标准和补贴结算标准。

  第二,为经销商赋能

  部分品牌方的精力都用来维护大经销商,对处于腰部与尾部的经销商重视度不足。这些经销商的规模虽然不大,但他们一旦出现问题,对品牌方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样很大。

  因此品牌方应调整思路,给小经销商更多赋能支持,这些支持不能只局限在产品方面,而应该是包括营销、运营、物流等在内的全方位赋能。不仅如此,品牌方还应考虑为小经销商提供针对性的成长方案。

  东鹏控股总裁龚志云认为,时下为营销至暗时刻,要转变思路寻找出路。企业要搭建一个为经销商提供更多服务的平台,厂家不仅仅只是输出产品;经销商能帮消费者做出更好的服务,这就是创新。

  第三,品牌方和经销商应权责分明

  品牌方和经销商应做到权责分明,并提前制定负面舆论应对机制。这样既可以避免品牌方和经销商相互推诿扯皮、“甩锅”,还能够通过良好的公关不让事件进一步发酵,把事件舆论往正向方面引导。

  家居深度认为,品牌方应提高经销商准入门槛、为经销商增加赋能,并做到权责分明,提前制定负面舆论应对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减轻经销商的压力,与其达成共赢,从而促使整个家居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取消回复欢迎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