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资讯 > 正文

技术创新和治疗效果均达省内先进

作者:admin 日期:2023-11-20 04:15:13 浏览:59 分类:资讯

  近年来,相关数据表明,肺癌等呼吸疾病的发生率呈增长趋势。随着医疗技术发展,目前早期肺癌五年生存率可达80%~90%,但相对的是晚期肺癌的五年生存率不足5%。作为区域医疗中心,揭阳市人民医院一直努力在呼吸疾病诊疗水平,特别是肺癌早诊早治上,主动作为,寻求突破,以求更好服务人民群众。

  近日,记者在该院胸外科采访时了解到,自2016年起,该院在专科化建设中将胸外科细分为食管外科和肺外科两个专业组,逐步形成适合新时代临床医学发展需要的新的专科体系。同时,该院通过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简称广医附一院)、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简称广州呼研所,现更名为“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建立合作关系,有着广医附一院及广州呼研所强大的医教研实力作为技术后盾,近两年来,该院紧抓有利契机持续探索、研究、实践,在肺癌等呼吸疾病的治疗上不断突破自身技术极限,目前,胸外科肺外科专业组在技术创新和治疗效果等方面均达到省内先进水平。

  专科专治使治疗更精准,肺部手术量逐年提升

  市人民医院胸外科是省级临床重点专科,科室拥有15名医师,其中高级职称医师7名,硕士研究生4名;拥有2部超高清STORZ胸腔镜和1部奥林巴斯3D高清胸腔镜,依托这些高端先进的医疗设备,该科室的手术过程实现从平面转变到立体化,为手术精准治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该科主任吕文强的带领下,科室严格执行术前病例讨论,按规范指南根据肿瘤的不同分期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对疑难病例组织MDT多学科会诊,为求达到精准治疗。

  跟随着医院专科化建设发展的大潮,市人民医院胸外科自2016年起细分为两个专业组,分别是以胸外科主任吕文强为学术带头人的食管外科和以胸外科副主任张志锋为学术带头人的肺外科。2017年,市人民医院胸外科迎来了一个重大的发展机遇:该院通过与广医附一院、广州呼研所建立技术合作关系,正式成为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广州呼研所的技术协作单位,同时成为广州呼研所远程会诊基地医院。基于合作协议,以国内著名的呼吸疾病专家钟南山院士、何建行教授为首的广医附一院、广州呼研所专家团队,如广医附一院胸外科刘君教授等定期到市人民医院胸外科开展学科建设、诊疗技术、业务查房等方面的指导。值得一提的是,该院还公派胸外科医学硕士黄豪达师从何建行教授攻读博士学位,将何建行教授团队的先进理念和技术逐步引进到肺外科团队中。

  经过持续的探索、研究、实践,市人民医院胸外科的诊疗技术不断提高,在肺癌、肺小结节、肺部良性肿瘤、肺大泡等肺外科疾病诊疗上实现了新飞跃,率先在粤东地区开展胸腔镜下精准肺段切除术等一批新技术,肺部手术量逐年提升。据统计,2018年,该科室完成肺部手术近200例,在粤东地区单中心手术量处于领先水平。

  不断突破技术极限,推动自主呼吸麻醉胸腔镜手术

  据了解,在传统胸外科手术中,往往需要麻醉医生对患者实施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然而,张志锋告诉记者,插管全麻可能产生插管相关性气道创伤等。

  自主呼吸麻醉是指非气管插管保留自主呼吸麻醉方式,这种麻醉方式是使用喉罩通气,不使用肌松药物,只用极少量的镇痛药物同时结合局部镇痛麻醉。患者可在术后4小时内恢复进食与行走功能,年轻的患者还可以在术后从复苏室直接步行回病房,大大缩短了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康复速度,部分肺良性疾病患者甚至可以在术后24小时内出院,实现“日间手术”。而这种方式则对手术医生和麻醉医生的技术要求更高。

  2016年市人民医院多次派遣胸外科团队和以张欢楷副主任医师为代表的麻醉科团队的骨干力量到国内自主呼吸麻醉胸腔镜手术“发源地”广医附一院进修学习,并于2016年5月,在刘君教授团队的指导下率先在粤东地区开展自主呼吸麻醉胸腔镜手术。

技术创新和治疗效果均达省内先进

  2017年5月,市人民医院胸外科与广医附一院合作开展自主呼吸麻醉肺大泡切除术的RCT研究,并参与制定国内首部《自主呼吸麻醉胸腔镜手术专家共识》。 同年11月,市人民医院胸外科完成粤东首例自主呼吸麻醉下肺癌根治术,这也是该院胸外科肺外科专业组突破技术极限,迈出里程碑式发展的一步。目前该院已将自主呼吸麻醉胸腔镜手术常规应用于手汗症、局限性肺大泡、纵隔良性肿瘤及部分符合条件患者的肺癌手术治疗。

  引进医学影像人工智能系统,降低肺部结节漏诊率和误诊率

  据了解,肺癌起病隐匿,早期可没有任何典型症状,不进行针对性的体检筛查一般难以及时发现 ,为进一步造福人民群众,助推“健康揭阳”建设,2017年7月12日,在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指导下和市卫计局、市民政局主导下,市人民医院联合市抗癌协会启动了“揭阳市早期肺癌筛查惠民公益活动”。在此次活动中,该院运用目前全球最高端的西门子FORCE开源CT和第三代光子双源CT等高端设备,为参加活动的揭阳市50~75岁、符合肺癌高危因素的居民进行肺部低剂量CT检查,并将检查费用从原价463元/例降至198元/例。该院还在省内率先引进人工智能肺部结节辅助诊断系统,协助医生对影像中出现肺部小结节的病例进行诊断。人工智能与临床医学的结合,增加了工作效率,降低了肺部结节的漏诊率和误诊率。

  今年55岁的刘女士,便是这项公益活动的受益者之一。刘女士伴侣长期吸烟,存在长期二手烟接触史,属于肺癌高危人群。接受肺部低剂量CT检查后,结果显示肺部有一个8mm的磨玻璃结节,刘女士知道这个结果后彻夜难眠,第二天来到胸外科找到张志锋看病。经综合分析后,张志锋判断这个结节即使是恶性病变,也只处于原位癌的阶段,按照最新的医学指南可以进行随访观察,于是开了2周的消炎药给刘女士,并嘱咐她3个月后回来复诊。3个月后,刘女士再次行低剂量胸部CT检查,发现肺部的磨玻璃结节和3个月前没有任何变化。带着极大的心理负担,刘女士再次找到张志锋,考虑到刘女士沉重的心理负担,并且其肺部的结节持续存在,张志锋建议刘女士进行手术治疗。刘女士的情况符合“无管”胸腔镜手术的手术标准,手术时,张志锋团队和麻醉科密切配合采用非气管插管麻醉技术,仅用20分钟就将肺部结节楔形切除下来,送病理科进行术中冰冻检查,结果报告是原位癌,符合术前判断。“无管”胸腔镜技术让刘女士恢复非常快,第二天就可以下地活动,第三天就出院,正如何建行教授所说——“无插管”治愈早期肺癌,快过治愈感冒。

  至今,“揭阳市早期肺癌筛查惠民公益活动”已经开展两年多了,效果如何?张志锋展示了这样一组数据:活动开展以来,共有近6000人次参与筛查,高度怀疑早期肺癌的有近百例,其中有68例患者已在市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经术后病理确诊为早期肺癌,术后均恢复良好,按计划出院。

  据悉,在本次公益活动开展的同时,该科室还申报了揭阳市科技局的科研立项,旨在研究适合揭阳地区实际情况的早期肺癌筛查方案。目前,研究项目已基本完成并在省级医学期刊——《广东医学》发表研究结果论文。2018年10月20日,张志锋作为副主任委员受邀参加了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胸部肿瘤及肺结节管理专业委员会的成立大会,并在会议上作了《揭阳市低剂量CT早期肺癌筛查经验与不足》的演讲,将揭阳市的肺癌筛查经验向全省各地的同道分享,受到与会人员的高度评价。同时,作为省内第一批将人工智能与临床医学结合的医疗中心,人工智能与早期肺癌筛查结合的经验尤其受到热烈关注,该院的经验分享也对全省胸外科医师对人工智能在医疗上应用的认识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原标题:技术创新和治疗效果均达省内先进)

取消回复欢迎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