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资讯 > 正文

朱民:实现碳中和任务艰巨 空间在于创新、政策及产业结构调整

作者:admin日期:2024-11-15 03:41:17浏览:112 分类:资讯

“预计到2060年,中国GDP会翻两番,人均GDP从目前1万美元涨到4万美元,对能源的依赖度仍然很大。在此背景下实现碳中和任务极其艰巨,空间在于科技创新市场的积极性、政策以及产业结构调整。”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5月18日在国是论坛之“能源中国——迈向碳达峰:地方经济转型与能源发展新机遇”上表示。

欧洲主要国家在1990年实现碳达峰,计划2050年实现碳中和,其间有60年时间。另外,欧洲主要国家人均GDP已经达到3-4万美元,服务业占GDP比重超过75%,排放已经处于低均值,走向碳中和相对技术容易。相较而言,中国只有30年时间年时间。“所以掌控这个过程的平稳和安全是一个重大挑战,也是一个艰巨任务。”朱民直言。

朱民:实现碳中和任务艰巨 空间在于创新、政策及产业结构调整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 中新社记者 张兴龙 摄

他认为,中国走向碳达峰、碳中和将引发区域经济、行业经济的巨大变化。例如,目前占能源消耗总量61%的煤炭,将逐渐由光能、水电、核能等替代,对于山西和内蒙古等依赖煤炭的地方来说,经济结构将会出现变化。此外,依靠煤炭发展的钢铁、水泥、玻璃等行业会因此引发巨变,交通能源消费结构也会改变,汽车行业从根本上将被颠覆。

“碳中和从根本上改变生产,在此过程中,市场会发生重要作用。”朱民称,其中重要的抓手就是“绿色溢价”。在零碳环境下行业生产成本会出现变化,如水泥的生产成本会增约100%,钢铁的生产成本会增约20%,塑料的生产成本会增约50%,航运、船运的成本会增约50%至100%。

在朱民看来,科技将会助推这一变化,而技术发展背后是巨大的投资。“据估算,从现在到2060年,中国每年将有相当于GDP总量1.5%到2%的资金投入新能源、能源基础设施,以及碳中和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转型之中,预计今年将超过1.5万亿元人民币,以后还会逐渐增加,这是一个巨大的投资,也会引起全面的经济变化。”

“碳中和是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战略转变和生活方式变化,它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能源结构变化,更是整个经济结构的变化和经济技术的再造,是在垂直系统及平行系统进行全面的经济基础再造,是市场方式的变化。”朱民表示,消费方式也会随之改变,更助于绿色产品消费。

朱民还称,碳中和一定会推进更新、更高层次的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政策,从这个意义上说,碳中和给出了一个巨大的想象空间,不单纯是一个绿色故事,更是一个再造中国经济的巨大机遇。“我们对此持积极的、乐观的态度”。

在他看来,今后40年发展,中国将走上一条绿色道路。对于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而言,要在增长同时保持碳中和、保持绿色,这是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希望中国在这方面创造新的模式,并由此引领世界新的发展模式”。

取消回复欢迎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