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资讯 > 正文

22万亿资金借道基金驰援A股? 其实银行资管不这么想

作者:admin日期:2024-11-15 06:43:17浏览:98 分类:资讯

22万亿资金援股市?其实银行资管不这么想……

作者 | 第一财经 郭璐庆

9月28日晚间,银保监会发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下称“理财新规正式稿”),其中明确了理财投资股票的路径,即公募理财可以通过公募基金间接投资股票,理财子公司发行的公募理财将可以直接投资股票。

“短期效果可能不明显,但是中长期来看,会利好公募基金的规模增长。”深圳一家公募基金总经理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银行资管投资基金时对收益、回撤的要求往往非常高,公募基金作为股票型基金的管理人,有时候很难做到银行客户所要求的收益与回撤水平,更多可能是将股票基金放到资管计划中作为一类配置品种。”29日,某大型银行资产管理部总经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业内人士认为,理财新规正式稿基本延续征求意见稿的政策思路,但在一些细节要求上更具操作性。正式稿为银行理财提升投资效率构建了一个渠道,而实现持续、稳定、优势投资业绩的关键,是从自上而下资产配置的视角审视并构建科学的投资决策流程。

利好公募基金

现行银行理财业务监管制度允许私募理财产品直接投资股票,但规定公募理财产品只能投资货币型和债券型基金。

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此次理财新规正式稿放开了公募理财产品不能投资与股票相关公募基金的限制,允许公募理财产品通过投资各类公募基金间接进入股市。同时,与资管新规保持一致,理财产品投资公募证券投资基金可以不再穿透至底层资产。

“我觉得对基金会是一个重大利好,毕竟钱可以给到公募基金来做了,规模增量应该比较明显。”华南一位公募基金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基金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8月末,公募基金最新规模为14万亿,目前银行理财的规模约为22万亿。

华宝证券分析师认为,银行在部分领域的投资专业性上与券商、公募基金等机构存在较大差距,在穿透原则和不得嵌套的监管要求下,银行可以借助其资金体量和渠道优势成立FOF产品,直接购买公募基金等机构发行的基金产品。

在集思录副总裁郑志勇看来,指数基金或许成为银行理财最为偏爱的工具型产品。北京某中小型公募基金人士向记者也透露,最近其所在公司刚刚拿到了一只指数型产品的批文,并将在近期快速发行指数产品。

下一步,银行通过子公司开展理财业务后,允许子公司发行的公募理财产品直接投资或者通过其他方式间接投资股票,相关要求在《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中具体规定。

需要看到的是,在华外资银行普遍关注下一步如何规范开展代客境外理财业务(QDII业务)。对此,银保监会保留了5项现行QDII业务监管规定。同时,在理财新规正式稿附则中规定,银行开展QDII业务应具有相关业务资格,参照理财新规正式稿执行,并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金融监督管理部门的相关规定。

也就是说,商业银行主要根据现行监管规定开展QDII业务,资管新规和理财新规正式稿的实施不会对现有QDII业务模式产生影响。

投资股票会很谨慎

截至2018年6月底,二级市场公私募基金管理人管理资金持有A股总市值约5万亿元,约占总市值的10%。

随着理财新规正式稿下发,是否意味着22万亿的银行理财就会源源不断进入股市?

22万亿资金借道基金驰援A股? 其实银行资管不这么想

“我觉得银行资金不会大规模通过基金投资股票,毕竟银行理财亏钱了怎么办?因为大家印象中银行理财是保本的。以前银行做委外做量化亏损严重就吃过这个教训,也不会再出现这个事。”北京一位第三方机构人士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2016年银行委外资金大幅加仓了主动量化产品,然后由于2017年市场演绎一九行情,多因子选股策略失效,众多主动量化基金业绩表现发生逆转。因此到了2017年,市场上的量化对冲产品几乎全线崩溃。之后,银行对该类策略产品不再“感冒”。

“有一些银行的理财客户风险承受能力较高,所以可以采用的模式是拿类似于保本基金做底仓,然后再配置一些增厚收益的产品。但是像以前买预期收益型的产品,前提是告诉你本金不会有大的损失,这种类型的客户接受股票型的产品就比较难。这样的话,可能做债就更适合这类客户。”上述华南公募基金人士表示。

这种情况下,未来银行的一个方向可能类似于FOF或MOM的形式,银行更多的是做顾问和配置角色。

“比如股票型基金的占比不超过8%、10%,不过假设基金可能对某一行业研究特别深入,具体时间波段的操作就交给管理人。这个过程就是FOF和MOM的管理模式。”9月29日上午,北京某大型银行资产管理部负责人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对于资产管理子公司而言,银行需要研发更多类型的产品,来填补过去预期收益产品消失的产品空白,但投研团队的配备和培养并不能一蹴而就。未来或对外部优秀的投资机构有大量合作需求。”星石投资首席执行官杨玲也表示。

“未来银行理财对管理人能力的选择就尤为重要。银行自己培养管理能力有个1-2年的过程,期间也会有人才的争夺等,毕竟银行资管的激励制度还是不如公募基金。”上述北京第三方机构人士进一步表示。

杨玲认为,参照过去银行委外的投顾筛选机制,未来合规规范、架构完善、投资管理能力强、且具有一定规模一定时间业绩记录的优质机构或更受青睐。

取消回复欢迎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