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资讯 > 正文

中基协副会长钟蓉萨:出台业绩比较基准相关自律规则

作者:admin 日期:2023-11-20 13:34:35 浏览:23 分类:资讯

11月22日,首届“全球指数基金论坛”在深圳举行。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党委委员、副会长钟蓉萨在会上指出,主动投资和被动投资并非对立关系,被动投资应当坚持被动跟踪为原则。此外,优化投资者结构、完善交易制度是指数基金发展的良好基础。

钟蓉萨在言语中,透露了中国基金业协会最近的工作重心及风向。

尽快出台业绩比较基准相关自律规则

目前基金行业的指数等业绩比较基准设置没有统一的规范性要求。对此,钟蓉萨透露,“基金业协会托管与运营专业委员会已就基金业绩比较基准展开研究,拟规范业绩比较基准的设置、选择和定期评估的基本要求,及基金业绩与比较基准的偏离度监控体系及校准措施等方面,自下而上探索各投资标的的公允价值、比较基准规则和基金评价体系,持续完善《中国基金估值标准》,尽快出台业绩比较基准相关自律规则。”

主动投资和被动投资并非对立关系

中基协副会长钟蓉萨:出台业绩比较基准相关自律规则

在钟蓉萨看来,主动投资和被动投资并非对立关系。

她认为,主动投资和被动投资是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市场,在市场中承担不同的角色,是资产管理行业专业化分工的体现,既无明显优劣之分,也无法相互替代。在基金发展的二十年历程中,主动投资一直跑在被动投资的前面,随着交易机制的完善,相信被动投资会迎头赶上。但无论是主动投资还是被动投资,最终依靠的都是自身投资能力和运营能力,谁能给投资者带来更优的价值和更好的服务,谁就能成为领跑者。

被动投资应当坚持被动跟踪为原则

钟蓉萨认为,被动投资应当坚持被动跟踪为原则,被动管理能力是基金公司指数型产品的核心竞争力。“Smart Beta型的指数基金近年来发展迅速,确实满足了一部分或一类机构投资者当前阶段的需求。尽管Smart Beta产品中加入了主动投资,但其投资基础仍是被动管理能力。被动型产品作为大类资产配置工具,如果过度关注于赚取超额收益的能力,忽略了作为投资基础的被动管理能力,无异于舍本求末。”

此外,她补充,基金公司的指数型产品应在夯实被动化管理能力的基础上求创新、求发展,方是指数基金发展的长久之计。

优化投资者结构、完善交易制度是指数基金发展的基础

钟蓉萨直言,中国市场的投资者结构是以散户为主导,缺少资产配置类的机构投资者。2016年底,持有公募基金份额的有效账户约为2.7亿户,其中个人有效账户为2.69亿户,数量占比99.97%。随着A股被纳入MSCI和富时罗素的全球指数编制中,中国市场也将逐渐成为全球资金的配置基础,但是市场上缺乏与之相匹配的有资产配置需求的机构投资者。指数基金作为重要的大类资产配置工具,要想大展拳脚,我们还需要持续推动投资者结构的优化。

她相信,随着养老目标基金和FOF的发展,会有更多的长期配置型资金进入市场。“市场机构拿到更多长期资金,考核周期也会随之拉长,投资行为自然会朝向更长久的利益,真正把资金配置到应当配置的实体经济中去,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基金公司指数部门的工作还部分围绕人工主观判断、手动跟踪调整指数,其中与交易场所相关制度不完善有关。例如,交易所应完善股票停牌机制,尽量避免上市公司不必要的长期停牌,以保证必要的流动性,避免指数的失真及基金管理人无法跟踪指数交易成分股的情形,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我们会呼吁完善交易制度,持续推动上述基础设施的完善工作。”钟蓉萨补充道。

取消回复欢迎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