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资讯 > 正文

平安参与方正重整的三重逻辑

作者:admin日期:2024-11-15 01:19:52浏览:97 分类:资讯

许楠楠/文

每逢周末,总会有一则重要新闻出炉,让市场和业者有时间在周末时静静消化一下。4月的最后一个周末,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平安”, 601318.SH,2318.HK)发布的关于参与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方正集团”)重整进展的公告,成为当天的重磅新闻。

根据公告,中国平安授权旗下子公司平安人寿作为代表,参与方正集团重整。平安人寿已与珠海华发集团有限公司(代表珠海国资,以下简称“珠海华发”)、深圳市深超科技投资有限公司(作为深圳市特发集团有限公司指定主体并根据特发集团的授权参与本次重整,以下简称“深超科技”)、方正集团管理人、方正集团及其四家主要子公司签署了《重整投资协议》。

根据《重整投资协议》,新方正集团将以除方正微电子全部权益以外的保留资产为基础设立,平安人寿与华发集团将按7:3的比例受让新方正集团不低于73%的股权,另外的不超过27%的股权将抵偿给选择以股抵债受偿方案的债权人,重整主体持有的方正微电子全部权益由深超科技或其指定主体单独承接。

本次重整投资者最终支付对价金额及持股比例取决于债权人受偿方案选择情况,其中平安人寿将以370.5—507.5亿元对价受让新方正集团51.1%—70.0%的股权,将成为新方正集团的第一大股东。

今年1月29日,中国平安、珠海华发和深超科技组成的联合体在29家意向投资者中脱颖而出。时隔三个月便推出了具体的重整方案。

此次中国平安联合体能够胜出,已在市场预期之内。因为根据2月19日方正集团管理人发布的关于招募战略投资者的公告,战略投资者的招募条件,要满足具有足够的资金实力,资金来源合法合规,不低于500亿元或净资产不低于200亿元,且在相关产业领域具备优势战略地位或具有丰富并购整合经验。

无论是资金实力还是并购整合经验,中国平安无疑都是方正集团重整投资者的最优选。

如果该重整方案获得债权人会议表决及法院裁定批准生效后,未来成立的新方正集团将摆脱历史包袱,实现浴火重生。

中国平安每次大手笔投资的背后,都有其严谨的商业逻辑。

对于此次参与方正集团重整,中国平安表示,其一,这是对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国家推进校企改革重大战略的响应。其二,借助方正集团的医疗资源进一步完善平安的医疗健康生态圈,与金融主业形成战略协同。

12年前,中国平安把深发展银行与平安银行进行并购整合,12年后造就了成为“零售新王”的新平安银行。

如今,中国平安及珠海国资联合体向方正集团伸出援手,助其获得重生,或许又将造就一桩点石成金的新奇迹。

对于中国平安来说,参与方正集团重整,亦可以深化自身的医疗健康产业战略布局,成为打造其未来价值持续增长的新引擎。

有业内分析人士表示,对方正集团债权人、方正集团和中国平安来说,这次重整将实现“三赢”,对方正集团的债权人,获得一定程度的债务清偿,并在选择新方正部分股权的情况下,分享新方正后续的发展成果。对方正集团来说,这个著名科技品牌可以实现浴火重生,新方正集团得以“清洁起步”。对于中国平安来说,进一步深化其在医疗、金融、科技等领域的版块布局。

当然,对政府及社会来说,这一超过2500亿规模的庞大债务重整倘若最终得以妥善解决,对解决北大的历史包袱,稳定社会就业及部分优质业务得以重生,无疑具有重大社会价值。

一个方案实现四赢,是并购的最高境界。

为什么救方正:纾困实体经济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立业之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强化金融服务功能,找准金融服务重点,以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人民生活为本。

支持实体经济,不仅要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

受内外部因素影响,2019年起,方正集团出现经营困难、资不抵债等问题。甚至出现了债务违约。根据公开信息,债务规模的持续扩大以及短期偿债压力巨大,成为方正集团最终走向重整的直接原因。

与其他因盲目扩张导致资金琏断裂的受困企业不同,方正集团此前即使陷入各种纷争,其在科技领域和医疗领域的实力从未减弱。在“2019中国企业500强”中,方正集团排名中国第138位,在2019年度“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中,则排名中国第5位。

此前中央和监管部门多次提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其中一个重点是增加对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的中长期信贷支持。

根据2月方正集团发布的关于招募战略投资者的公告,引入战略投资者,旨在有效整合产业资源、优化资产结构、债务结构、公司治理结构和人员结构,化解债务风险,最终打造成资产质量优良、公司治理结构完善、具备可持续盈利能力的企业。

中国平安总经理兼联席CEO谢永林此前曾在多个场合介绍,中国平安始终坚持服务实体经济,通过旗下的保险、银行、金融科技等业务,把超万亿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包括通过保险保障、提供贷款、债权股权计划、普惠金融等多种方式,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截至2020年底,中国平安通过保险资金投资、银行信贷等多种方式支持实体经济的资金规模超5万亿元。

中国平安董事长马明哲表示,企业的发展与国运紧密相连,与社会的发展休戚与共,平安成立30多年来取得的成绩,来源于社会,亦回报于社会。

有市场观察人士指出,中国平安参与方正集团重整,有利于化解方正集团的债务风险,化解历史包袱,让新方正集团“清洁起步”。

强强联手,补齐医疗生态圈短板

根据公开信息,方正集团的产业板块有四大块:信息产业、医疗、产业地产、金融与大宗商品贸易,拥有六家上市公司、一家保险公司北大方正人寿和一家财务公司。

本次重整中拟收购的新方正集团资产,包括重整主体下属医疗、金融、信息技术、教育等板块的股权类、债权类及其他类资产。

从这四大板块来看,与中国平安的主业最契合的便是医疗板块。

公开信息显示,方正集团医疗板块以北大医疗集团为业务主体,覆盖了医疗服务、医药工业等领域,核心资产包括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是集中北大最优质医疗资源的医院)、北大医疗康复医院(康复专科)、北大医疗健康管理中心(提供体检,转诊等)、迦南门诊(提供防癌筛查)、鲁中医院、淄博医院、株洲心血管疾病医院、吴阶平泌尿外科中心、北大医疗产业园(孵化了100余家创新型生物医药企业,并包含养老社区)等12个大型医疗体。

中国平安方面表示,参与方正重整,是该公司进一步深化医疗健康产业战略布局、积极打造医疗健康生态圈的重要举措。通过将北大医疗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下属优质医疗资源,与平安保险专业能力、医疗科技能力紧密结合,构建“有场景、有服务、有温度、有频率”的医疗健康生态圈,打造公司未来价值持续增长的新引擎,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2020年9月,在媒体开放日上,中国平安首次全面披露了医疗生态圈的战略。在其医疗生态圈中,分布着政府(Government)、用户(Patient)、服务方(Provider)、支付方(Payer)、科技(Technology)五个端口,不同的端口对应着不同的支撑主体,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医疗生态闭环,共同构建中国平安医疗健康生态圈的护城河。

中国平安联席CEO陈心颖在该媒体开放日上表示,通过医疗生态圈,中国平安为各个环节和对象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服务,撬动生态资源,建立起科技壁垒,并对金融保险主业带来强大的赋能效应。

不过,有业内人士指出,中国平安的医疗健康体系虽然涵盖平安好医生、平安智慧医疗、平安医保科技、健康新安、平安人寿和养老险等12家主体,但在一个方面有所缺失:即现成的实体医院资源。而这正是北大医疗最大的资源,其旗下医疗机构床位数超过1万张。

无论是方正的线下产业规模、医疗科技研发及应用水平,还是医疗健康大数据积累方面,均与中国平安构建的医疗健康生态圈战略布局高度契合。

2020年以来,在“寿险服务+”策略加码之下,中国平安构建的“寿险+健康、医疗、慢病、重疾、养老”的服务生态已廓然成形。以保险产品为载体,为客户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综合服务,协同保险主业,成为新的业务增长点。

中国平安表示,通过将北大医疗产业集团下属优质医疗资源与本公司保险专业能力、医疗科技能力紧密结合,构建“有场景、有服务、有温度、有频率”的医疗健康生态圈,打造本公司未来价值持续增长的新引擎。

据了解,新方正集团将承继方正与北京大学及下属单位之间既存的合作关系,延续使用方正目前已被授权使用的品牌及知识产权。中国平安通过聚焦于医疗和信息产业领域,未来将与北京大学在医教研和产学研的成果转化领域开展深入合作。

与消费者“同频共振”,将温暖落到实处

在2020年年报中,中国平安董事长马明哲曾表示:“金融是平安的现在时,医疗是平安的未来时。”

3月25日举办的平安2020年度股东大会上,数百名股东向中国平安管理层发出一连串提问,其中一个问题便是“为什么突然宣布‘医疗是平安的未来时’? 打算怎么做好‘金融+医疗’?

平安参与方正重整的三重逻辑

马明哲在股东大会上回应称,平安发展医疗板块其与金融主业紧密相关。平安有2.2亿的客户,其中1.46亿的人购买了平安的寿险产品。在过去,保险只是冷冰冰的一张保单,可能只在客户购买保险和发生理赔时才提供服务。

事实上,早在十年前,平安就提出要打造“有温度的保险”。但是,如何才能让保险显得有温度呢?医疗生态圈是重要的一环。

在2020年报发布会上,陈心颖曾介绍,平安打通了医疗与保险的横向联系之后的保险服务,最大的一个变化是,保险与消费者的生活变成了随时可以连接的状态。保险不再是冷冰冰的一份保险合同,而从客户签字的第一天起,就为其提供主动的服务,包括健康指标、私人营养师、睡眠管理甚至体重管理等。

近日,平安人寿则将专业产品与健康管理服务相结合,推出了“新重疾+新服务”体系,构建全方位的健康医疗服务。从健康服务切入,以“私家医生+健康、医疗、慢病、重疾”四大场景化的服务,为用户提供私家医生、健康管理师和重疾专案管理师等专属服务。

中国平安此次改革,以客户体验为核心,不仅升级产品的赔付次数,更进一步增加了健康管理、疾病管理等增值服务,帮助客户“防患于未然”,也解决了保险“低频”的问题。

4月7日,作为平安“有温度的金融”的重要内容,平安人寿联合平安健康互联网、平安智慧城市重磅推出了“平安臻享RUN”。服务聚焦于健康、亚健康、医疗、慢病、大病五大场景,涵盖健康、亚健康、慢病、医疗、重疾的全场景全周期,通过全周期、伴随式、有温度的健康增值服务,为消费者提供“保险+增值服务”。

据了解,“平安臻享RUN”让保险代理人从单纯销售保障型保险产品,变为传递健康的生活理念,提供全方位的服务陪伴,从而与客户产生“同频共振”,把保险的暖意输送到其日常生活之中。

平安人寿首席产品官胡庭洲表示,无论是从客户端还是代理人端,“产品+服务”都是平安人寿必须要做的改变与尝试。

据介绍,平安人寿依托平安集团强大的健康医疗生态圈,将产品与服务深度融合,在为客户提供事后风险补偿的基础上,积极搭建服务生态,建立起集“前端健康管理、中端专业保障、后端高效解决”于一身的综合性健康管理解决方案,让保险产品和保险服务更有温度。 

优质的保险服务,离不开医疗科技实力的有力支撑。平安健康互联网总裁吴鹏表示,平安强大的健康医疗生态圈,与保险主业互为赋能。前者为平安庞大的客户群体提供了科技时代的优质医疗健康服务,后者为大众提供了产品与服务的精准匹配,将产品与服务进行深度融合,让保险产品和保险服务变得更有温度,构建全新的产品营销模式。

安信证券报告指出,中国平安“金融+科技”、“金融+生态”的战略优势凸显,其个人客户规模稳健扩张,交叉渗透率持续提升,客户黏性不断增强。截至2020年底,中国平安为其逾5.98亿名互联网用户提供了全场景服务。以医疗健康生态圈为例,其在获客、客户留存和产品创新等方面与平安的核心金融业务产生巨大的协同作用。 

随着中国平安推出有温度的“金融+医疗”服务,医疗将不再是平安的未来时,而是现在进行时。有业内人士指出,健康医疗市场非常复杂,要真正要深入了解各医疗利益相关方的诉求以及痛点。未来中国平安完成对方正集团的重整后,与之强强联合,可以有效盘活医疗生态资源,实现“生态赋能金融”,这将是中国平安在医疗健康领域的“护城河”。

取消回复欢迎 发表评论: